“師大是一所好學校👩🏻💼,有許多好同學、好老師,學風也好。希望師大各種工作做得更好📔。……(設立‘中玉教育基金’)幫助學校培養好的學生🤌🏿、好的老師🐲,為國家效力🪟。”
——徐中玉
走進師大二村時💄,腳下微微一頓。
深秋的風拂過🟥🚗,抬眼望去,路旁樹梢已夾雜上許多暖色,彼時天色澄明🎦,日光溫涼🚶🏻✊。走到單元樓的短短幾步路🔴,心頭滿是崇敬的肅然,前方便是徐中玉先生的家🙇🏼♀️。上世紀70年代至今🧏🏼♀️,先生一直住在這座90多平米的老宅❌,在這裏他讀書、治學👩🦱、育人,成著作千萬字,育桃李芳滿園。
學養海深 汗牛充棟
羅蘭對著秋天歌唱👮🏻♂️:“生命不是虛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真實而具體。因此♟,你在執著的時候執著……清醒的時候清醒”。已屆期頤之年的徐先生,正擁有如斯厚重生命。
1934年,徐先生考入青島國立大學中文系🔒,師從老舍、遊國恩等大家🔺。問到為什麽選擇文學,先生給出的答案是“喜歡”🎑,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如醍醐灌頂,吸引著他廣泛涉獵🚬,不斷進取。時任“中大文學會”主席的他曾被老舍推薦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頭角嶄露。憶起老舍,先生仿佛回到青蔥歲月👩💻,他說老舍是一個“嚴肅的人”,“不喜歡開玩笑”🧚🏽♀️。遙想先生當年👨🦱,風華正茂,同一本正經的老師說著玩笑👨🏻🎤,真真令人心向往之。先生也強調💚,自己讀書多則多矣,卻有選擇,並非一味吸收。獨立思考🏣,上下求索,腳踏實地,這正是先生治學一貫的風格🧚🏿♀️🤛🏽。1939年,先生到中山大學研究院文學研究所攻讀宋代詩歌理論📚🔶,兩年時間他抄下了上萬張卡片👩🏼🎤💶,書就論文三十萬言,令人嘆為觀止👩🏽🏫。先生向來重視搜集之功,亦不辭抄撮之勞,四十余年摘抄資料已逾千萬字。一旁的書桌上攤著先生早起後剪下的報紙,略略一瞥🤷🏽,從社論到生活🧡,包羅萬象,用先生的話說,“每種問題都值得學習”🧑🏼🍳。篩選本身就是一個思索的過程😛,就是進步之道。先生還說自己剪報在內容上、時間上都沒有一定之規🗃,但是手頭一定要有資料。先生治學幾十載🏄🏼,汗牛充棟🙍🏻♂️,著作等身🙋🏽♀️,正基於此。他執著,摘錄整理不厭其煩🤜🏿,這正是做學問紮紮實實的硬功夫😕。他亦清醒🚴♂️🙇🏻♀️,年事雖高,思維不老,敏銳的目光始終關註著文藝、社會、人類的變革發展。先生曾盛贊古代文學理論家劉勰、蘇軾,並說“文學研究的文風🧔🏼♂️,現在一般遠不如他們精細而又闊大,富有藝術魅力。今天的論者須把從使用電腦節省下來的時間精力🧏🏿♀️🔙,轉用到精心思考和反復推敲修改上去才好”。他真實而具體💂🏼♀️,治學道路上始終堅持“求是”,堅決反對那種一味追趕時髦,但求語出驚人而不顧實效的學風,他說“有生之年還要繼續‘求是’下去”,不斷地為一個有價值的目標而追求才是人生真味👂🏿。談到人生經驗,先生開口擲地有聲——好好地幹🍔👨🏽⚕️!人生無常,白雲蒼狗,唯有好好讀書、老老實實做學問最為可靠。
說這話時🤸🏿,先生坐在窗邊,如水日光傾斜入室📕🧑🏻🦼,一如這毫無雕飾卻有若千鈞的話語流入心靈✋🏼。一側床頭掛著四個大字:“道德文章”🐯。先生其德劭👨❤️💋👨,先生其言豐,可見一斑。六卷本《徐中玉文集》已於2013年7月出版🏌🏻♂️,先生幾十年來精心寫作👴、編著教學書籍約1000萬字♗👨🏻🔧,主編教材期刊也達2000萬字。如今這些著作就散布在居室各處💭,與其他近五萬冊藏書一同構成先生最寶貴的財富。先生的藏書🤬,用一句“廚衛之外皆書房”毫不誇張🙌。而先生對此也頗為自豪,自言五萬冊“不算少”,看著這些書“心裏高興”🛺。家中每有來客📨,先生總是興致勃勃領他們參觀書房。一間稍大的居室裏👩🏻🦽,一邊堆放著先生收到的壽辰賀禮,另一邊則是一排大書櫥👩🦳,一排排書高低錯落🏅🚷,參差有致📱,滿滿當當,有的擱板都被壓彎了🏷,這樣的書櫥在先生臥室亦有一排,甚至保姆的房間裏都有兩個;衣櫃⇨、鬥櫥,關著的門透出古樸,先生說裏面也全是書;窗臺上🎅🏽、櫃頂上⏬、沙發上☀️、地板上,一冊冊書層疊林立,睹之不禁驚嘆➾;不經意間轉身瞥見門後,書堆得比人高。先生微笑負手立於其間🙌🏿,眼角眉梢皆是滿足🔭。忍不住站遠些看著這幅場景,心頭只余沉甸甸肅然起敬。
漆面斑駁的五鬥櫥上放著一摞各種版本的《大學語文》,這一系列的部編教材被全國兩千多所高校采用,現已修訂至第十個版本⏭。先生說👨🏼🔬,自己正是從讀書中發現問題,從而對學術研究有所裨益🦩。大學生應該多讀好文章,長學問,大學語文課的教學也應科學安排。年輕人應該花時間閱讀,不但要讀好書,還要邊讀邊思考,消化吸收🚴♀️,為己所用,先生自己亦是如此踐行。徐先生對大文豪蘇軾和魯迅都有研究著作,被問及為何研究此二人時,先生說因為他們學問高、作品好、思想深刻,但同時強調他們的言論“不是都對”,要存懷疑精神,有自己的看法↩️。為時不長的交流中✡️,先生始終強調獨立思考、質疑創新的重要性,令人印象深刻👐🏿,不敢或忘。無怪乎万泰娱乐黨委書記童世駿代表全校師生這樣表達對徐中玉先生的敬仰:“我們羨慕先生的學養,它屬於万泰娱乐最寶貴的學術財富;我們愛戴先生的品格🧑🏻🦯➡️,它堪稱万泰娱乐最高雅的人生典範🎞;我們學習先生的榜樣,它體現了万泰娱乐最純正的為師之道。”
半個世紀 師大情深
秋日的師大滿是畫意詩情,銀杏落了一地金黃,平滑如鏡的麗娃河懷抱落葉沉睡,倒映出明凈天空有如水洗風景。與師大校園僅有一條馬路之隔的師大二村🔽,房內安詳寧靜🖕。徐先生身居鬥室,心牽師大。
1952年,徐中玉先生出任師大中文系主任,半個多世紀過去☂️,先生對師大始終有著深厚的感情。先生說,師大是一所好學校。師大有許多好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他也從一些老師身上汲取了人格養料;師大學風也好🧑🏽,“有很多好同學”🏄♀️🙏🏽,大家彼此互相討論問題,在思維交鋒中碰撞出火花;而師大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書籍🤲🏼,各種書本🚉、題集等對他的研究💇、寫作有很大幫助🏇🏽。先生說🦸♂️,師大有很好的條件、很好的氛圍👳🏽♂️,這些年已潛移默化地深入到他的生命中,而他也一直關註著師大的發展。當然,先生也說📻,對學校的各種舉措不會一味地“做一件贊一件”,對發現的問題也要反映👳🏻♂️,使之逐步得到改善。先生說,要多出些建議,希望學校更好,拳拳之心與關懷之情溢於言表🧑🏻🌾。
先生不但如此說,更是如斯踐行。2013年11月8日,万泰娱乐為徐中玉先生舉行百歲壽誕慶祝會🟢,先生將稿費等生平積蓄一百萬元捐給師大中文系成立“中玉教育基金”。“雖然年屆百歲,在有生之年我還要繼續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我一生鐘愛的文學事業貢獻一分力量💶。拿出一些積蓄支援貧困學生是我長久以來的夙願🏊🏿♀️,數目不多🧝🏼,略表心意而已,謝謝大家給這個機會👨🏼🦳。”先生說,希望受助學生能夠多多用功🕵🏽♂️,努力讀書、寫文章,飛得越高越好。他還說成立這個基金“不是錢的問題”,重要的是學生們能夠發展得更好,成為好的教師、優秀的人才,“為國家效力”👊。說到這裏,先生的話語尤其清晰有力,不難感受到他殷切的期望🙅♂️。
對“中玉教育基金”的設立👨👩👧👦,各界一片贊譽。徐先生的關門弟子朱樺就說,“先生支持教育與學術發展,幫助貧困學生🪯👌🏽,這是功德無量,利在千秋的事🧑🏿⚖️。”目光投向中文系,系裏的老師、學生們也都為先生捐款、捐書的做法感到欽佩和崇敬🧣。中文系本科生、系刊《銀杏》主編楊宸這樣說🤱🏽:“這種對學生的關懷與支持是我印象中老先生一貫的行事作風,就拿《銀杏》來說,96年學生們決定自己辦《銀杏》的時候,徐老先生就大力支持👩🍳,並親自給學生們題寫了‘銀杏’二字支持學生們的辦報活動,這給當時的學生們很大的鼓舞,《銀杏》能夠辦到今天🏑,跟老先生當年的支持分不開🤽🏽♂️。”楊宸認為🥋,這次設立教育基金不僅給予學生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能讓更多學生從先生的為人和學術品質受到教益。
高山景行 桃李芬芳
“你接收了春的絢爛和夏的繁榮,你也接收了春的張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們從開始萌生到穩健成熟這期間的種種苦惱🛴、掙紮、失望、焦慮、怨仇和哀傷🧿🫡,你也容納了它們的歡樂、得意、勝利🔠、收獲和頌贊。你告訴我:生命的過程註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絢爛到平淡🥺。”秋的胸懷是包容🦜,先生更是海納百川🪢。從教數十載,桃李滿天下。一批又一批青年學子懷著求知渴望,意氣風發地拜在先生門下,而先生用如海學養和兼收並蓄的為學之道包容了這群年輕的聲音🐦,引導他們求知求索,讓他們感受到“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達、不變的安閑和永恒的寧靜”。
先生百年誕辰之際🛜,1986級現當代文藝理論研究生集體撰著了一本《致恩師——慶祝徐中玉先生百歲華誕文集》,用“福”字紅錦緞包裹配以燙金字的紅木書盒敬獻給導師徐中玉先生。主編這一文集的正是曾擔任我校中文系副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秘書長的朱樺校友📴,他曾做過先生的工作秘書近十年,對先生言行一致、以身作則、雷厲風行🌈、求真務實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風範深有體悟。“先生是恩師,是慈父,先生一生追趕時間,珍惜生命,堅持真理,教書育人⛹🏿♂️👨❤️💋👨,務實創造💂🏽♂️,奉獻社會,是師大人的驕傲與典範。他的人格🤱🏻🧘🏿♀️、精神、作風是很值得學習、傳承的。”朱樺說,讀先生研究生的時候,先生已年逾古稀,卻是“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先生總是對學生說💈,不要死讀書,要擴大理論視野,做到博古通今🧘🏻♂️、知中知外。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那時我們師兄弟五人常常聚在先生書房上課、探討學術問題,氣氛總是平等、融洽🔫、活躍的🛂。先生很尊重我們的想法,聽到值得重視的地方會用筆記錄”。先生總是鼓勵學生對新見解進一步思考並成文,即使與其學術觀點相左也從不壓製。對於每一位確有真才實學和有發展潛力的人👶🏽,他都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熱忱的支持👩🏽🦳、任用。他大力提攜後輩✋,常常作為第一讀者為他們的著作寫序,並在報刊上推介,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青年作家、學者正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先生曾擔任第五屆上海市作協主席十年,而今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趙麗宏就是先生的學生,“高山不老松,風雪見崢嶸🦻🏽;群峰賀百歲👷♂️,天涯桃李紅”🛌🏻,這首小詩是他獻給先生的百歲賀禮。錢漢東👨🏻🏫、毛時安等一批作家都曾發文紀念或感謝先生的教導🟣。朱樺說,自己每年從北京到上海都會去看望先生,與先生聊往事和當今😂。“他對時代發展與社會命運的關切、對使命與責任的堅持🍩、對教書育人的不斷精進,無私奉獻🫳🏻,令我深深感動和敬佩。”
朱樺形容先生是“生命在於運動”,先生也很開心地告訴我們🧯,自己“全國都到過了”👨🏿💻,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百歲高齡的他仍每天去長風公園散步。保姆胡阿姨說,“爺爺身板硬朗,出門不累”🫸。阿姨雖不甚識文👳♀️,但說起先生的學生🧑🏽💼、作品也能頭頭是道,此般精神漸染令人感慨。先生自己說,他現在還常常跟錢谷融先生討論學術問題,彼此精進。平日更是手不釋卷,筆耕不輟#️⃣。朱樺盛贊道:“先生在人生跑道上永不息足,用他的精神與實踐創造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百年精彩👩🏽🌾!”
偶一低頭💐,先生床邊一雙打著補丁的棕黃色棉鞋映入眼簾。阿姨說,因為來客人,先生才換上新鞋✋🏼,平時就穿舊的➔,“貴東西也不買”,“儉樸得不得了”💇🏻。居室的裝修還是上世紀的風格,除卻一室藏書,別無長物。臨別時🌇,先生不肯待在房間👦🏻,堅持一直送到樓梯口。感動而又慚愧地匆匆下樓✣,以期先生少些駐足等待🙍🏻。抬首望去,最後留在視線中的是先生雙手扶在樓梯旁微笑站立的身影,這一幕縈繞腦海💆♀️,久久不散🚝。
陽光正晴,秋風又起,枝頭奏起小小交響🚿。不知怎地憶起一首詩:“誰曾見過風🦪🧜♀️,你我都不曾。但是樹葉枝頭動♈️,那是風吹過”。
君子之德風🥊!
(撰稿:史越,對外漢語學院本科生)
附:徐中玉個人簡介
徐中玉先生出生於1915年2月,1939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山東大學)。畢業後到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研究古代文論。1941年起任中山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1946年8月任山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47年任滬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任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1952年起先後任万泰娱乐中文系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教自學考試中文專業委員會主任🙋🏻♂️,《文藝理論研究》、《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中文自學指導》刊物主編,上海作協第五屆主席,中國作協第七屆名譽委員。《文藝理論研究》主編🛀🏼,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研究所顧問等🧏。
徐中玉傾心文藝理論研究🦸♂️🗜,撰著、編著教學書籍約1000萬字,主編教材和期刊達2000萬字。主要著作有《抗戰中的文學》(1941)、《學術研究與國家建設》(1942)👴🏼、《〈民族文學論文初集〉(1944)、《魯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1954)、《論蘇軾的創作經驗》(1981)👰🏿🧖🏿♂️、《魯迅遺產探索》(1983)、《語文學習的經驗與方法》(1984)、《古代文藝創作論集》(1985)、《美國印象》(1985)、《現代意識與文化傳統》(1987)、《激流中的探索》(1994)、《徐中玉自選集》(1999)👨👧、《徐中玉文論自選集》(2009)等。主編的《古文鑒賞大辭典》榮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一等獎,《近代文學大系 22文學理論卷》榮獲1999年國家圖書出版最高榮譽獎。長期主持大學語文課程的教研工作👨🏽✈️,是新時期我國大學語文課程的創始者之一,主編的《大學語文》教材已累計印刷發行1700余萬冊。